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月报——第61期

创驱月报 · 2019-12-11 14:24

【内容提要】

编者按:为深入实施中国科协“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切实提高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地方发展实效,发挥试点单位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梳理总结2019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经验,科学精准谋划2020年工作思路,2019年10月以来,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按照“问需于地方、问计于学会”的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实地调研、工作研讨和座谈交流,印发《关于征集2020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实施建议的函》,广泛调研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服务科技经济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在《经验分享》栏目中摘编了中国林学会和泰安市科协的案例和做法,供各单位借鉴参考。

【热点关注】

全国学会服务山东创新驱动发展工程       专题会议召开

为深入实施中国科协“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落实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办公室和山东省科协工作研讨会精神,提早谋划年会服务山东发展主题和方案,深入挖掘和聚焦地方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提高年会服务山东发展成效,11月8日,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和山东省科协在济南市召开全国学会服务山东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专题会议,邀请中国自动化学会等10个全国学会的有关负责同志与山东省16个地市科协的有关负责同志、部分省级学会和园区科协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会议由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张波主持。

各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单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成果案例,并就各地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重点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对接。

张波表示,山东省正在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的召开将为山东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理念和创新资源,山东省科协将组织各地市科协认真梳理明确地方发展重点需求,提早谋划制定全国学会服务山东创新驱动发展活动方案,积极主动对接全国学会,切实将中国科协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与山东省发展有机结合,务求不断取得实效。

第四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闭幕

2019年11月30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CCCM-4)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圆满闭幕。大会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珠海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9位院士及5位外籍院士,以及近3100余名中外复合材料界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出席。

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自2013年创办,旨在促进我国复合材料科学创新发展,展示复合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和创新性成果,促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各界的高效合作。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历经多年的沉淀,已成为目前国内复合材料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交流和科技推广会议。

本届大会以“复合新材,料定未来”为主题,设立了50个主题学术分论坛,3个国际分会场,7个特色分会场,进行了600余场学术报告,涵盖全产业链条分支领域。大会摘要投稿数量近2000篇、报告申请数量上千人。杜善义、Michael Wisnom、蹇锡高、王玉忠、王平、刘昌胜、侯晓、单忠德、张立群、丁叁叁等中外院士与专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

大会同期举办了第三届国际复合材料产业创新成果技术展览会(ICIE-3)。展会面积15000余平米,吸引了上百家企业参展,观众近20000人次。展览期间设置了商业航天产业论坛、复材双创路演、勇攀职场高峰论坛、系列图书发布会、学会公共职能工作宣讲以及第四届“光威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大学生创新科技竞赛总决赛等特色会场,并开展纪念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

CCCM-4的举办使的全国复合材料领域人才、智力、技术、成果、信息等资源紧密对接。大会紧扣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完善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促进产学研用各界协同创新,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先导性支撑。

【经验分享】

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赴黑龙江省开展   创新助力工作对接活动

为深入实施2019年中国科协创新驱动项目——林业和草原科技服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地方乡村振兴。11月18-21日,中国林学会组织有关专家赴黑龙江开展创新助力工作对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宣传龙江林特产品,助力优质东北林特产品走出林区,振兴东北林特产业,同时加强南北区域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南北特色商品的贸易,实现北货南运、南货北调,满足两地消费者对优质林特产品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学会、中国林学会宁波服务站、浙江农林大学、哈尔滨市林草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参加此次活动。考察组一行先后前往哈尔滨市盛林达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岭地区、凉水实验林场,充分了解了哈尔滨市林草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对黑龙江地区的林特产品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和品鉴,企业代表提出,黑龙江地区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受限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线上销售渠道较为薄弱,对自身品牌的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很好的宣传推广自身产品特点。针对以上问题,考察组提出以宁波服务站为基础,利用“乡人乡品”这个乡土专家公共品牌,宣传推广黑龙江地区的优质林特产品。同时,充分利用中国林学会平台优势,通过地方学会及服务站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南北地区林特产品的流通。依托宁波服务站开展“南北贸易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北方产品提供仓储、销售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利用东部地区发达的物流网络,解决黑龙江地区物流难的问题。

此次考察是中国林学会以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为抓手,以提供咨询决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做支撑,为助力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的基层实地考察调研;也是宁波服务站创新工作思路,为企业搭台筑巢开展服务,助力南北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成果。

创新“四个一”工作法,探索科技社团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新机制

为提早谋划2020年中国科协年会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主题和方案,深入挖掘和聚焦地方重点产业发展需求,11月8日,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和山东省科协在济南市召开全国学会服务山东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专题会议,邀请全国学会代表与山东省16个地市科协有关负责同志就各地市经验做法及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深入交流对接。会后,山东省科协组织各地市科协认真梳理明确地方发展重点需求,凝练工作经验做法和亮点案例,发现泰安市科协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了“每对接一个高层学会、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至少落地一个实体化服务平台、提升一个产业发展水平”的“四个一”工作法,走出了一条科协组织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路子,取得了积极实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并面向全省科协系统印发《关于学习推广泰安市“四个一”工作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经验的通知》。现将相关经验做法摘编如下,供各单位参考借鉴。

为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高质量发展,泰安市科协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发挥科协系统与高层学会联系紧密的优势,创新“四个一”工作法,即“每对接一个高层学会、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至少落地一个实体化服务平台、提升一个产业发展水平”,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对接了30家国家级学会,与10家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先后引进高端人才36名,建立实体化平台25个,显著提升了纺织、化工、新材料、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水平。具体做法是:

一、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一批高层学会

围绕泰安市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的需求,采取三项措施,完善学会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机制。一是紧盯产业发展,建立地方需求库。针对泰安主导产业情况,以行业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精心梳理企业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建立人才、技术、项目需求库。二是紧盯学会资源,建立学会信息库。从示范学会入手,建立包括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专委会主任以及所在领域、研究成果等在内的学会资源库。三是紧盯资源对接,主动牵线搭桥。把企业的需求和科技的供给紧密结合起来,带着需求、带着问题、带着诚意主动上门,与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对接,力求建立合作关系。

二、以会为“媒”,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积极与国家级、省级学会合作,与泰安有关单位,联合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或产学研合作会议,将其作为集中对接、联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一是联办重点学术会。围绕产业特点,争取各类学术年会、研讨会在泰安召开,特别是把地方元素、企业需求融入会议的全过程,会前征集技术需求、会中组织专家与企业对接(到企业实地考察)、会后专人盯住重点项目靠上服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二是策划重点专题会。每年精心挑选一批重点产业为课题,主动策划专题会议,邀请学会专家现场指导。三是建立多类型服务站。坚持注重实效、不拘形式,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省级学会服务站,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两年来,先后在我市召开了国际卵菌分子大会、中国工业水处理大会等国际国内高端专题学术会议,全国交通运输复合材料科技工作会议、泰山论灸等永久落户泰安。柔性引进一批知名院士、专家到泰安建站服务,形成了国家级学会服务主导产业的良好局面。

三、以项目为载体,落地一批创新创业平台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是根本,平台是关键。泰安市科协依托学会的人才智力优势和项目优势,精选本地依托单位,紧密结合产业建平台、建好平台聚人才、力促人才在平台中创新创业,创新成果在当地孵化,创新平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批实体化创新创业平台在泰安建成。一是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经市科协牵线搭桥,促成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泰安中研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现有9个项目入驻孵化,落地投产1个,该院建设被纳入泰安市“十三五”规划,荣获泰安市人才“金十条”首批奖励资金,成为引领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海军工程大学、山东大禹水处理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智慧水务研究院,打造高层次智慧水务平台。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市科协积极争取建立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泰安分中心,吸纳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国家级学会、中国科协科技信息推广三大资源,成为泰安区域信息源最广、内容最详实、信息量最大的科技成果推广平台;建立了国家纺织工业(泰安)检测中心这个长江以北唯一的国家级纺织品检测平台,等等。这些落地的平台,成为“双招双引”的重要载体,调动了县市区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如岱岳区在资金、政策、场地等方面为落地平台提供了支持。三是搭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中国科协企业科技信息推广项目,市科协和6个县市区及高新区都建立了服务站,全市已有613家工业企业注册使用科技信息数据库,岱银集团、农大肥业等100余家企业取得显著效果,形成260项新专利,为企业培养专利应用工程师2100人,直接产生经济效益20亿元。市科协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联合建立的《泰安市纺织服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行业服务平台》、与中国化工学会联合建立的《泰安市化工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并获得100万元的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四、以制度为保障,提升一批产业发展水平

围绕系统、精准推进与国家级学会的合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出台了《泰安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建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科协、科技、经信、发改、组织等部门分工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提升到市委市政府的层面加以推进。与市人才办、市科协、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泰安市科技中介平台评估认定扶持实施细则(试行)》,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市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二是设立专职机构。重新优化事业单位设置,市委编办批复设立泰安市学会服务中心,具体做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实施工作。原市科技咨询中心重新定位职责,更名为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全力做好科技创新的服务工作。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市科协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对接国家级学会,指导县市区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目前,在上级学会支持下,新材料产业增长迅速为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涌现出泰山玻纤、山东路德等龙头企业;纺织产业加速提升,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岱银集团等一批纺织企业引领全国行业创新发展,占领了纺织技术制高点;化工产业持续升级,山东华阳集团等一批当地传统化工企业走上了高端绿色发展之路;医养产业蓬勃发展,诺莱泰山国际大健康医养产业基地等相继建成,泰山四大名药尤其是黄精利用开发步入高端发展轨道。

“四个一”工作法显著提升了科协组织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有力带动了科协工作全面提升,有效激发了科协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科协组织从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变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主角”,成为助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先锋队”。

【创驱动态】

11月1日,2019中国·长兴新能源产业高峰论坛暨国家级学会企业联合体启动仪式在长兴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阿尔伯塔大学化学及材料工程系教授骆静利出席启动仪式,浙江省科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新能源企业代表共20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

11月2日,2019中国(江阴)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论坛在江阴市举办。中国金属学会、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科技厅、无锡市科协等单位指导。本次论坛以“政产学研金合作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主题,众多来自国内外金属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的最新成果,展望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11月4日,森林康养(丽水)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授牌仪式暨森林康养(丽水)国际研讨会在丽水举行。全国首届森林疗养课程设计大赛参赛选手等250余人参加。

11月9日,第四届绿色化工技术论坛暨第十七届泉州市科协年会召开。年会以“发展绿色、功能、智能化鞋材制造技术,推动鞋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和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会上,有关单位就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签订合作协议。

11月14日,第二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宜春新材料论坛在长沙召开。会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与宜春市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了建立协同创新体合作协议。

11月14日,第二届中国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2019长沙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李元元主持开幕式。活动采用“会”+“展”相结合的形式,10个大会主题报告、23个分论坛、产学研大通道、专业论坛和展览展示等。活动设20多场专业论坛,有30余名两院院士出席。

11月16日,机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泰州姜堰区举办,2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动力。活动中,与会领导嘉宾共同见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省科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姜堰区“机械制造协同创新联合体”成立启动仪式。

11月17日,由泰州市科协、泰州医药高新区、泰州市市场监管局等联合建设的省生物医药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在泰州中国医药城举行。

11月18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诸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年袜业新材料应用发展论坛暨院士专家诸暨行活动于第十四届中国·大唐国际袜业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龚进礼,诸暨市人民政府出席活动。纺织针织功能材料、智能制造、设计等企业代表共70余家近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11月21日,甘肃大禹九洲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兰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706研究所魏子卿研究员出席并讲话;甘肃省科协、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兰州市委组织部等有关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揭牌仪式。

11月21-22日,由中国兵工学会材料专委会余姚服务站主办的“中国(浙江)高熵合金研究及应用发展论坛”在宁波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邀请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杨为佑教授等8位专家作主题报告。

11月22-24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共同承办的“2019中国自动化大会”在杭州举行。大会围绕“智能自动化承载未来”主题,特邀8位院士,80余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全国各地的新材料与高熵合金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11月22-24日,2019国际电力数据科学大会在江苏泰州召开。大会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主办,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承办。此次会议旨在为电力系统和数据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电力数据科学领域发展,促进从事电力系统与数据科学研发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我国电力数据科学领域建设发展。

11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慈溪)服务站举办汽配行业高科技发展沙龙。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峰就汽车产业高科技发展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与汽车配件企业应对措施作专题报告。30多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11月27日,由南充市科协、省丝绸协会主办的丝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南充举行。中国丝绸协会、全国丝绸协会标委会、国际丝绸联盟教科专委会以及来自国内丝绸领域专家和著名丝绸产业相关企业代表187人参加会议。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供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