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永远记住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永远忘不了和吕梁老区人民共同生活、工作的那段宝贵时光。”看到山西吕梁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曾在那里参与扶贫一年多的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很感慨。11月26日,主题为“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的中国科协吕梁定点扶贫35年回望报告会在京举行。报告会上,李象益等8位吕梁扶贫工作的亲历者,与听众们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感悟。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定点扶贫领导小组组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出席会议并致辞。 据介绍,早在1985年,中国科协就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作出在山西吕梁开展科技定点扶贫的决定,成为全国率先开展扶贫工作的10个部委之一。历届党组书记处都把做好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大事来抓,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先后选派21届扶贫团和4届讲师团、117名(计132人次)优秀干部到吕梁挂职,与吕梁人民同甘苦、共奋斗,助力吕梁全市所有贫困县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自2017年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年度考核以来,中国科协连续被评为“好”。 35年来,中国科协坚持把“科”字特色融入定点扶贫全过程,强化定点扶贫同科学普及、同科技推广相结合,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作用,积极为吕梁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汇智聚力,助力吕梁脱贫摘帽。中国科协广泛组织动员全国科协系统,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结对帮扶、销售扶贫以及科技志愿帮扶活动,助力定点扶贫县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不少全国学会主动自愿和持续参与定点扶贫,如:中国公路学会为定点扶贫县贫困村捐建爱心桥;中国计算机学会捐建计算机教学教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岚县编制古迹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为临县编制红色旅游规划;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赴定点扶贫县咨询调研并帮助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中国林学会在定点扶贫县推广林下种养经营一体化技术模式…… 26日的报告会,分别向曾经参加中国科协吕梁定点扶贫工作团(讲师团)扶贫干部代表以及主题征文获奖者代表颁发证书。邀请扶贫团(讲师团)、全国学会以及吕梁的8位代表作专题报告,从扶贫、脱贫的亲历者视角,与大家分享交流定点扶贫的真切感悟。会前,主会场代表还参观了中国科协吕梁定点扶贫35年主题展览,观看了《使命之路》主题曲《去山西》MV及相关专题片。报告会采取视频方式,除主会场外,设立10个分会场,同时开通了视频直播,共有中国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职工,部分全国学会代表,吕梁市、临县、岚县干部等共800多人出席。 怀进鹏指出,报告会是一堂生动深刻、真情洋溢的党课和国情教育课,使大家感受到吕梁老区人民的奋斗与牺牲精神,展示了科协系统对吕梁振兴、扶智、扶志所作的独特贡献,回顾35年来中国科协定点扶贫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共同分享属于我们这个集体的、由几代人接续奋斗所取得的功绩和荣耀。 他要求,中国科协要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各项任务收官,按照既定任务书和路线图,确保资金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如期完成各项帮扶任务,向吕梁人民交出满意答卷。要坚决落实中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等要求,统筹谋划好吕梁脱贫摘帽后的科协帮扶计划,使科协助力吕梁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常态化、长效化。要把定点扶贫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模式、好样板向全国推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提供解决方案。 王立伟代表吕梁市市委、市政府在大会上致辞,他提出,中国科协35年来,带着“老区不脱贫、扶贫不脱钩”的庄严承诺,架起了党和政府与老区人民沟通联系的桥梁,使吕梁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代表吕梁市委市政府和389万老区人民向中国科协表示感谢,并希望中国科协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吕梁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孙艳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