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院手术室护士过劳现象需重视

调查报告 · 2020-10-15 15:56

近年来,有关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表明,医疗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在中国,59.1%护士有疲溃感,其中,医院手术室护士作为医疗行业中从事关系患者生命安全及遇到意外伤害的高风险的特殊群体,她们的疲溃感更为严重。每天工作延时拖班,三餐不定,神经时刻紧绷是手术室护士每一天的常态。对广西某地14家二级以上医院的30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发现,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之比为2.5:1,护士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9小时以上。据本站点调查了解,导致地方医院手术室护士过劳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手术室工作特殊,护士面临长时间高压高强度高风险工作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休息时间仍处于待命状态,平均每日连续工作9小时以上。由于手术无菌要求,洗手护士需要长时间站立,精神高度集中,配合手术时需要保持颈椎前屈15度到20度,头部长时间单向转向,同时面临着憋尿、无法按时吃饭、喝水等。巡回的护士急速行走,统揽全局,频繁搬运和转送病人,移动和操作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强度大,特别是遇到重症、急诊、复杂手术抢救时,疲劳症状更为明显。此外,为应对手术不确定性,在工作人员休息时间上增设了待命的班次,并且待命班承担的手术多为急、险、重的病人,常使护士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处理手术器械,她们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比其他护士要高,面临着被器械伤害、空气污染、光电污染、微生物、交叉感染及饮食不规律等多种职业伤害因素。由于长时间高压工作及倒夜班,约60%护理人员有睡眠紊乱的情况,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约20%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腰肌劳损,约8%护理人员体检发现窦性心律不齐。

手术量逐年增加,护理人力资源隐性短缺

随着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手术量逐年增加,大量新手术开展及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护士的临床工作量也逐渐增加。以某医院为例,该手术室2019年手术量为21131台,近5年来的年手术增长率平均为6.37%。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科室内怀孕、产假人员逐年增加,平均增长率为4.17%。此外,科内病假、进修、事假等不可控因素使得手术室人力资源在达到国家三甲医院评审标准(2:1-3:1)的情况下,出现了较严重的隐性短缺。

手术室环境封闭,气体刺激和噪音污染大

手术室是封闭的工作环境,空气中弥漫着各种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各种引流液的气味和血腥味,残余麻醉剂的排放、电外科设备切割灼烧组织释放的烧焦味等,各种废气降低了空气中氧气浓度,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再加上护士工作全程戴口罩,极易慢性缺氧,长期如此,使得护士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而手术室是高风险的科室,极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手术室里的各种仪器及监护仪工作时发出的噪音容易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护士的情绪变化,如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焦虑、恐惧、愤怒、抑郁、职业倦怠等,其中,约50%护理人员每天打哈欠次数超过5次以上,部分人员也自觉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少部分人员表现出焦虑、职业倦怠的情绪。

医疗发展快速,对护理人员要求提高

手术室作为医院高精尖技术的主要集中地,随着社会和医疗的迅猛发展,高、精、尖技术的临床应用于实践,职称的晋升、学历的再提升、各种检查与考核、科研和教学任务等,这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们需要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学习各种仪器设备使用、疾病相关知识、病例讨论等,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双重劳动使护士的大脑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以某医院为例,作为教学医院,该院手术室2019年承担8批次共218名学生的带教任务,60.34%护理人员要承担带教任务;专科仪器52台,每年均要学习及操作考试;每月至少业务学习2次,大科业务学习1次,应急演练每季度1次等,除此外,还有护理部、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考试等。

因人员结构特殊和个体差异,易出现疲劳状态

手术室护士以女性为主,女性的情感特质细腻、敏锐,而且女性面临着例假、怀孕、哺乳等特殊时期。以某医院手术室为例,该科室护士96.66%为女性,其中,26岁-37岁的占64.29%,每年处于怀孕和哺乳期的护士约占11.11%,且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女性身体具有差异性,所以她们在面对高强度、无规律、高度紧张、长期连续高负荷工作时,更容易出现疲劳状态。

来源:《站点信息》2020年第32期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zhiku@scimall.org.cn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