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进展情况月报——第54期
创驱月报 · 2019-05-21 09:16
【热点关注】
怀进鹏到浙江调研科协工作
4月16-17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专程听取浙江省科协工作汇报,并实地赴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调研。
浙江省科协汇报了总体工作情况、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筹办和浙江院士之家建设等工作。在听取汇报后,怀进鹏对浙江省科协工作给予肯定。
怀进鹏指出,近年来浙江省科协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这充分说明科协组织大有可为,也很好地体现了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工作理念。他希望,浙江省科协要按照科协“四服务”定位,以“1-9-6-1”战略思路打造科协系统改革发展“升级版”,在促进科技与经济高度融合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促进科技合作国际化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多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提供鲜活案例和实践。
怀进鹏表示,作为省会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的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方略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他强调,要高起点谋划,把峰会打造成为世界青年科学家交流合作的平台,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青年科学家活动品牌。要把峰会与青年科学家的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为青年科学家创业搭建专门的载体,以吸引国外的青年科学家更好的归国创业。他要求,浙江省科协要主动加强与中国科协相关部门的沟通,共同努力,进一步细化方案,整合资源,全力做好峰会的各项筹办工作。
怀进鹏先后到梦想小镇红色驿站、蜂巢孵化器和眼见杭州VR中心等实地考察,了解小镇科协工作和青年创新创业等情况。怀进鹏在考察中,对小镇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各级政府为青年营造的良好创业生态表示赞赏。他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与在小镇创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希望小镇科协要找准群团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营造学术交流、产业互动的浓厚氛围,助力科技创新。
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与辽宁省科协合作洽谈会在京召开
为落实《关于开展“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的指导意见》,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4月19日下午,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与辽宁省科协及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在京召开了合作洽谈会。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中国金属学会、辽宁省科协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学会服务中心楼伟副主任、陈前斌副主任出席会议。
楼伟对辽宁省科协针对中心组织的全国学会服务东北振兴发展系列活动做出迅速回应给予肯定,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与辽宁省科协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快落实“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的步伐。他表示,学会服务中心将积极配合并大力支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立足企业创新和区域发展提出的需求,促成有战略高度、专业深度的合作。
辽宁省科协就辽宁省科协服务“一带五基地”建设重点行业领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等6家成员学会代表均表示将竭力为服务辽宁省材料领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会上,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与辽宁省科协及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就合作方向和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加深了解后将达成进一步合作。
全国学会服务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4月26日,学会服务中心和黑龙江省科协组织的全国学会服务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学会服务中心主任申金升、党委书记刘亚东、副主任楼伟,黑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福等出席会议。鸡西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鹤岗市(简称“四煤城”)和龙煤控股集团相关负责同志,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7家全国学会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重点交流了需要全国学会提供科技服务的产业领域和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难题及合作意向。与会专家围绕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政策规划、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并就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等内容达成合作共识。
申金升表示,本次座谈会为全国学会服务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和工作基础,希望各全国学会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相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以目标和效果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梳理学会专家、技术、成果和项目等资源,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黑龙江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体系化成果、系统性解决方案,务求不断取得实效。
下一步,将抓紧制定全国学会服务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调研方案,组织全国学会深入黑龙江省相关地区开展精准调研对接。
保定市科协举办京津冀科技成果对接会
4月26日,保定市科协会同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在保定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了“京津冀科技成果保定对接会”。该对接会作为保定市申报2019年度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系列活动之一,是保定落实推动全国学会高端资源聚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同时也是打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组合拳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加快京津冀三地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来自全国学会、中关村、北京、天津、河北高校、科研机构、保定高新技术企业2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全国学会、中关村、中国科学院过程所、中国电子集团、清华大学医学院、南开大学、河北大学京津冀三地的科研机构15项产业前沿科技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关村大健康产业专家等5位点评专家与企业进行了项目交流。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用于3D打印的高导电性油墨项目、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工艺提纯单元集成关键技术项目、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悬浮裸眼3D显示技术在医学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项目引起了与会企业的重点关注。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作了《中国高校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主题演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识产权转移办公室作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如何开展》的报告;北京向诚科技有限公司作了《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发展》的报告。
会议取得了三项主要成果:一是做到了精准服务企业,进一步挖掘了企业科技需求,为企业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提供了新思路,探索了新模式。二是做到了聚焦主导产业,会议发布的15个项目紧扣国家科技前沿课题,紧扣保定当前产业特色和产业需求,引起了企业共鸣。三是取得了显著成效,保定市金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河北风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现场表示要与项目方积极对接,开展合作,会后达成了合作意向。
【专家建议】
福建省海洋资源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进一步开发海洋资源成为必然。海洋是生物医药资源的宝库,海洋资源生物医药研究及产业化是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延伸是运用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探索具有海洋高附加值的新资源,用以促进海洋生物医药的产业化发展。伴随着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一些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针对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优势及问题,专家对症下药,提出后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设综合性的海洋资源生物医药研发和评价平台。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和技术积累优势以及海洋资源生物医药市场发展趋势,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以我省“江海”资源为原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海洋资源生物医药研发和评价平台,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资源生物医药产品开发,重点以药物控缓释制剂、新型生物材料、功能食品和保健用品、生物安全性评价、药用辅料等为主要对象组织研究和产品开发。
二是开展具有江海特色的生物医药行业上下游技术攻关。主要研究和开发重点集中在新型生物材料,新型药物制剂,功能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添加剂,生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
三是进行人才队伍升级,培养和柔性引进人才并重。主要是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其一,针对目前我省面临的海洋资源生物医药行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形势,开展培训业务。其二,针对海洋资源生物医药行业技术专门化高端研发人才奇缺的问题,与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海洋资源生物医药技术的工程硕士培养。其三,引进高素质的海洋资源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促进我省海洋资源生物医药行业人才队伍的升级。
四是开展产业技术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我省海洋资源生物医药及相关技术领域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和平台积极开展国内及国际合作,并逐步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国科技资源转变,与国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建立科技机构乃至战略联盟,通过技术交流、合作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我省乃至我国的海洋资源生物医药及相关技术领域水平。
五是促进闽台之间海洋资源生物医药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高校及企业把江海资源生物医药技术行业的建设融入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利用区位优势,为对接台湾海洋资源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服务,促进海洋资源闽台生物医药行业的互动对接,成立海峡两岸海洋资源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和互动的平台。
【经验分享】
德阳市实现新增磷石膏“产消平衡”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105%
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促进磷化工产业绿色、创新、集约、高效发展,德阳市着力加快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市磷石膏产生328万吨、消化348万吨,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105%,达到“产消平衡”,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居全国前列。
一是大力实施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搭建磷石膏技术应用交流创新平台。与中国化工学会合作连续举办四届“磷钛化工绿色发展大会”,依托中国科协“磷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会企合作”“企企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开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合作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的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消纳磷石膏新局面。促成有关企业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化工学会、四川大学等科所院校加强合作,加快磷石膏余热余压烘干、煅烧,改良土壤等技术攻关,开发出土壤调节剂、石膏晶须、水泥缓凝剂等产品。推进盘龙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新材料研发中心,专注磷石膏综合利用,推进水泥基裂纹注浆修复材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高性能注浆材料等绿色建材的研发应用。推动三佳公司与成都企业合作,推进10万吨磷石膏砂浆利用,目前已小规模在应用。组织产出企业和应用企业召开磷石膏用作道路建设的专题座谈会,探讨在我市公路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和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二是做好政策引领,促进磷石膏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开展磷石膏综合利用,加快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向多途径、大规模、高附加值的产业化发展。全市现有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13户。推动亿佳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四川明康善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改性石膏轻质隔墙板项目”竣工投产,新增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60万吨/年。推动四川绵筑新材料有限公司“800kt/a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四川华磷科技有限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转化ECP装配式高强板(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增加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120万吨/年。
三是强化“以用定产”,促进磷石膏总量“消增削存”。2018年上半年对磷石膏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季调度”,下半年进行“月调度”,根据调度情况,制定了《德阳市磷石膏“产消平衡”限产方案》,将磷石膏产出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磷化工产品生产情况挂钩,倒逼企业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全市磷石膏无新增堆存,并逐年消纳历史存量。督促指导磷石膏产出企业制定磷石膏消纳计划,采取自建项目或与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购买服务”等方式消纳磷石膏。
【创驱动态】
3月26日-4月1日,中国科学院郭尚平、刘昌明等8位院士以及中科院部分专家团队负责人等相关单位30余位参加院士宜春行活动。此次活动双方签订7个框架协议,取得丰硕成果。
3月28日-4月4日,甘肃省科协调研庆阳、平凉、白银三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情况。
4月2-3日,浙江省科协一行赴上海市科协、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调研对接,沪浙两地共商科协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4月3-4日,浙江省科协组织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浙江省农机学会、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针对缙云县壶镇镇机械制造业目前发展存在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缺乏等方面的短板,开展针对性的科技帮扶活动。
4月8日,芜湖市科协一行8人赴京拜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双方就支持无为纺织产业创新发展,签订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协议以及助力安徽省无为天成纺织有限公司研发环锭纺雪花纱、环锭纺波浪竹节纱等产品进行深入交流。
4月10日,受工信部委托,中国电子学会一行6人赴芜湖调研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寻求合作意向,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提供素材。
4月10-11日,结合黑龙江省“五头五尾”和“产业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等6家全国学会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与黑龙江省科协、省直有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黑龙江省部分地市科协主席及经济开发区负责同志进行调研。
4月11-13日,中国化工学会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了助力泰安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活动。学会所属37个分支机构的40余名专家与泰安当地30余个化工企业面对面进行对接洽谈,并实地参观考察了泰安市肥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汶口工业园化工区、宁阳生物化工高技术园区,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4月11-13日,2019年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推进会在泉州晋江召开。会上,泉州市科协作典型经验发言。
4月12日,宜春市委组织部、市科协联合下文,设立宜春市人民医院市级院士工作站。宜春市人民医院院士工作站的落户和实质性运行,将有力推动宜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发展,带动医院科研能力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新技术项目的开展、科研成果的产出,进而有力推动医院消化内科向国家一流团队迈进,造福宜春乃至全省的消化病患者。
4月12-13日,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专家企业行活动”,到访兴化东华齿轮机械有限公司、兴化市统一齿轮有限公司、江苏亿鑫齿轮制造有限公司。会企各方就筹建兴化齿轮行业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达成一致意见。
4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对浙江省科协上报的《智汇浙江 擎起创新蓝图——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汇报》作出批示。
4月13日,“智启未来——2019智能生态与数字平台技术应用交流峰会”在九龙坡区举行,本次交流峰会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重庆市电子学会、九龙坡区科协主办,中国国际智慧节能博览会暨中国国际智能环境博览会组委会承办。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相关部门、园区、企业负责人和学者共计300余人参加峰会。
4月14日,中国药学会长沙创新驱动助力服务站专家在长沙市药学会专家陪同下,深入长沙县开慧镇国猿猕猴桃科技有限公司,指导猕猴桃产业发展。
4月14日,襄阳市襄州区一行5人访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就助力襄阳地区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4月16-19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北京举办以“创新驱动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2019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等7个国际组织与政府机构代表在内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国际权威专家出席大会并演讲,参会人数超过600人。
4月17日,山东省德州市科协一行到江西省宜春市考察交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工作经验,双方就全国学会与地方之间的交流合作、举办专家与企业对接会、学会服务站建设等工作进行经验交流。
4月17-1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协“千名专家进万企”活动部署,浙江省药学会专家团赴浙江省磐安县有关企业进行科技帮扶,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进千企”活动的实际行动。
4月18日,受中国制冷学会委托,江苏省制冷学会到访泰州市科协。双方约定,中国制冷学会主办的数据中心冷却技术论坛定于9月份在泰州举办;江苏省制冷学会结合泰州市产业发展情况,在泰州设立创业创新服务示范基地。
4月18日,来自中国蚕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丝绸协会、中国农技协蚕桑专委会以及国家农业部、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的20余名专家莅临南充,对南充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评审,并对如何在南充实施好蚕桑丝绸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项目进行交流探讨。
4月18日,咸阳高新区产业资源共享大会暨中电光谷产业资源(咸阳)对接会在筑梦·创享空间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电子信息企业及品牌方代表出席会议。
4月19日,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机械专业委员会余姚服务站邀请中国茶叶学会深加工专业委员会一行9人,到余姚茶叶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
4月19日,赣州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赣州工作站授牌仪式。工作站将围绕赣州市“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聚焦“两城两谷一带”产业发展,发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合作项目为纽带,建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与市级科协、地方政府长效合作机制。
4月19-20日,中国茶叶学会加工专业委员会宁海服务站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到宁海望海岗茶场开展有机茶现场技术指导,为当地茶叶种植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4月20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余姚服务站邀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一行3名专家指导工作。
4月20日,泉州市科协为泉州市名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授牌。专家工作站致力于提高淮山的感官品质和延长淮山的贮藏周期,有效提升企业在带动淮山产业乃至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作用。
4月21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苏省科协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江苏省预防医学会、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全国疫苗与健康大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学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及预防接种相关企业代表等共计2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4月21日,菏泽市科协邀请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一行12位化工专家来菏泽市考察,并举办华东理工大学与菏泽市企业对接会。牡丹区、曹县等6个县区科协负责人和12家企业出席会议。
4月23日,扬州市科协组织市有关部门和高校专家召开2019年院士工作站评审会。
4月29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与湘潭市畜牧水产学会合作共建湘潭特色生猪产业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签约仪式举行。这是湘潭首个国家级学会服务站,也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在全国建设的首个特色生猪产业国家级学会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