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进展情况月报——第50期
创驱月报 · 2018-12-10 09:37
【内容提要】
万钢主席视察武汉·中国光谷多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听取脑连接图谱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等有关工作汇报;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总结评估组赴四川省、广东省调研试点单位工作情况;
中国航空学会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咨询建议,协助制定《北京市关于促进无人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11月15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深入到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光谷创新型企业实地察看,详细了解企业研发创新情况,并关切询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光电工研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已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走向市场,推动脑连接图谱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得知一批源头核心技术不仅成功转化,并逐渐成长为紧贴产业发展的“隐形冠军”,万钢十分高兴,连说“做得好”,对工研院“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光电产业组织者”的战略规划表示赞赏。
脑连接图谱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于2017年4月13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总结交流会上,由万钢主席授牌成立。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组建,吸纳企业、科研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建设中国脑连接图谱产业专利池,抢占科研和行业的制高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脑连接图谱产业建设。
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单位总结评估分别于10月30日至11月3日,11月6-9日先后赴四川省、广东省各试点单位进行调研。调研组由学会服务中心有关同志及全国学会专家组成,走访了创新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园区,并举办座谈会深入了解地方科协与全国学会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调研组认为,四川省、广东省试点单位借助全国学会资源,积极探索试点任务实施路径,打造特色亮点,搭建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在服务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德阳探索形成了全产业链依托合作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尝试以合作发展基金方式激励科协组织参与经济发展,调动了科协系统工作积极性;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助力工程,建立以市长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助力工程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调研组希望四川、广东试点单位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找准新时代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方向,发挥科协组织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产业发展服务的智库平台作用,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院士专家顾问团成立于今年7月,是区域性专业性的重要智库,其宗旨是建立院士专家等高智人才与大湾区建设的联动机制,聚焦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加强战略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综合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顾问团秘书处设在省科协。
11月5-6日,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院士专家顾问团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院士专家们围绕浙江大湾区发展战略、产业生态布局、科创高地建设、大都市群落建设、清洁低碳能源发展、大湾区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精彩观点摘录如下:
大湾区建设要在国家战略指引下结合浙江实际作更深入思考
与会的院士专家认为,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要与“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作更紧密地衔接。
潘云鹤院士:应把湾区建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大湾区,不限于浙江,要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其能级在全世界会有很大影响,今后还可以构建大湾区联盟合作,与粤港澳、东京湾等积极互动。
大湾区建设要注重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
陈云敏院士:浙江大湾区要立足于科学、技术、生产、市场(英文简称STPM),是四要素联动的创新。核心是要重视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和研究型大学三方面的建设,应将这三者提高到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上来。
吴志强院士:城镇群落的创新已经变成世界创新最重要的源头,也是世界几大湾区成功的根本原因,未来区域的竞争绝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一定是城市群的联动创新竞争,建议开展世界湾区群落创新能力比较方面的深入研究。
崔愷院士:多引进研究型的大学或者是研究生院,加强国际办学,可选一些环境比较好、交通相对便捷的中小型城市去布点,例如江苏昆山近期引入了杜克大学。
严晋躍院士:浙江要承担国家实验室这一使命,必须要有特色,将特色与产业经济结合在一起;要积极构建虚拟与联合实验室,这是比较快的、有效的方式。
大湾区要进一步聚焦优势产业和尖端产业的谋划布局
潘云鹤院士:关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美英这一产业占GDP的比例已上升至12%,杭州有一定的基础,应该把大湾区创意人员和数字技术人员结合起来,将这个潜力发挥出来,最后带动制造业转型,从低端走向高端。
严晋躍院士:杭州和整个浙江的数字经济做得非常领先,但不应局限于流通领域,后数字经济或数字经济2.0版同等重要,要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能源等一系列实体工业结合在一起。
大湾区建设要突出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弗拉季米尔•科瓦连柯院士: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通过城市设施的完善来创造好的人居环境,吸引全世界更多更好的人才集聚。同时,大湾区的城市应有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让国际化的思想与智慧在浙江省大湾区萌发结果。
巨东英教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递给世界最大的信号就是中国要更加开放。他在日本工作很多年,了解到很多日资企业对中国的市场非常看中,需要有好政策吸引他们过来。
大湾区建设要有新的理念
与会的不少院士专家提出,在大湾区的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等理念。
崔愷院士:大湾区建设要创新规划理念,利用好浙江的山水资源优势,走一条山水城市发展的道路,避免走国内外传统大城市的发展老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让部分乡村成为城市高科技人才的创新地和休闲地,既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又能满足现代高科技人才的田园生活向往。
大湾区建设要把制度创新摆在重要位置
陈剑平院士:比对世界级湾区,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要实现 “弯道超车”,最根本的一条是制度创新先行,用针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好的制度设计去吸引全世界各方面的精英人物在大湾区创新创业。
吴志强院士: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近阶段的核心中的核心是杭州和宁波,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省级层面的战略谋划充分传导给杭州市和宁波市,要调动地方积极性,把下面的子激活。另外要避免基层各自为政,应进一步强化市一级的统筹力,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11月14-16日,中国氰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氰胺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宁夏石嘴山市举行。联盟由中国化工学会、石嘴山市科协、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筹建,共同搭建国内规格层次最高、专家力量最强的氰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炜当选联盟理事长,天津大学等7所高校和中科院工程过程研究所等6家科研院所和国内16家氰胺及医药、农药化工企业加入联盟。同时,成立了联盟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郑裕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为名誉主任。
经过20多年发展,石嘴山市的氰胺产量已占全世界的70%、全国的90%,成为该市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由于创新不足,石嘴山市的氰胺产业还大都处于原材料供应的产业链低端,产品种类少、产业链条短,价值较高的氰胺下游产品生产企业较少、产业规模较小。中国氰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将石嘴山市氰胺产业优势和中国化工学会人才组织优势有机结合的产物。联盟将集聚全国氰胺相关产业产、学、研优势资源,通过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力争突破氰胺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培育氰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主体,延伸产业链,助力石嘴山市乃至全国氰胺产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石嘴山市市长李郁华表示,石嘴山市将通过氰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个创新平台,力争达到将资源链变为产业链,成果变为成效,专利变为产品,打造传统产业的经济升级版,为推动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作出示范。
11月2日,中国化工学会举办“浙江(长兴)新型电池”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化项目研讨会,共收集企业需求35个。
11月5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台州(路桥)服务站”授牌仪式在浙江台州路桥举行,是台州市路桥区建立的首家国家级学会服务站。
11月5日,中国营养学会、江苏省科协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
11月5日,浙江省科协在杭州举办2018中国科协知识产权巡讲(浙江站)及专利应用工程师培训。
11月5-6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宁波服务站邀请吴志强院士率团队赴宁波市调研,“把脉”东钱湖区域新一轮发展规划。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会见吴志强一行。
11月7日,中国工程院李德群院士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余姚服务站邀请,考察学会服务站及余姚龙头模具企业宁波舜邦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并与该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书。
11月8日,在浙江湖州市举办的2018“才聚南太湖•智赢新时代”南太湖精英峰会开幕式上,中国水产学会与湖州市南浔区签订“中国水产学会南浔区服务站”合作协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长兴县签订“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长兴服务站”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国家级学会园区行活动。
11月8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共同在推动高强钢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开展深度合作。
11月8日,甘肃省科协推动建立定西市安定区草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及地方相关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11月8日,甘肃省科协推动建立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兰州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建立的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11月8-9日,浙江湖州市吴兴区科协联合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举办“吴兴论坛”,着力提升该区纺织、童装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
11月10-11日,由杭州市科协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五届京沪杭高科技产业化合作交流活动暨创新膜技术助力生态环境改造及水污染防治长三角院士论坛在杭州举行,共50多场次专题报告会,35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11月11 -14日,江苏南通市科协会同市农委、市质监局主办“高端纺织与棉花特色品种选育”院士专家行活动。
11月13日,辽宁省科协在朝阳市双塔区举行“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启动仪式暨会企合作洽谈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在朝阳市双塔区成立学会工作站,并现场签署会企合作协议29项。
11月13-15日,浙江杭州市科协等单位主办的2018院士专家余杭行活动举行,活动邀请到12名中日专家对余杭实地考察指导。
11月13-15日,中国兵工学会组织遂宁市的英创力、华泰电气等 9 家企业到中电科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等 8 家重庆军工企业和优秀民企实地调研,开展 “会企”精准对接。
2018年11月13-16,中国制冷学会组织专家对“中国制冷学会轻型商用制冷(空调)设备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三家企业走访,促进成果转化。
11月15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学会协同创新服务站管理与评价规范》推荐性省级地方标准专家审评会,标准由浙江省科协提出并组织有关地方科协和学会起草完成。
11月16日,浙江省化工学会衢州协同创新服务站在衢州举办中国氟硅化工新材料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氟硅化工新材料技术的专家及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论坛及相关的专企对接活动。
11月17-18日,中国园艺学会宁波(象山)服务站邀请专家指导象山柑橘产业发展。象山甬红果蔬有限公司柑橘基地被授牌“邓秀新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
11月18-21日,福建省科协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八闽行——龙岩行”活动,邀请11位院士参加。活动期间,院士专家考察指导了福建钰辰微电子有限公司、永定南江村新农村建设、上杭古田红军特色小镇建设等。
11月20日,泉州市科协“泉州市科技信息企业推广应用服务项目”推广员深入6家企业开展科技信息服务企业项目——专利检索系统一对一培训。
11月20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应苏州市科协邀请,前往常熟古里医疗器械产业园与园内企业展开对接,并与常熟市古里镇签署了产学研框架性协议。
11月21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安徽芜湖市无为县与青岛科技大学对接,会上,安徽华宇电缆集团与雷清泉院士签订协议建立院士工作站。
11月21日,四川南充市科协邀请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中心专家指导川东北大数据特色小镇大数据中心建设、对接与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合作项目。
11月21日,苏州市科协在常熟市高新区召开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工作推进会,会上举行了张家港市杨舍镇、常熟市高新区等10家助力工程示范镇区的授牌仪式,部分镇、区、企业和相关学会签署了战略协议。
11月22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系列活动在温州乐清举行,活动包括:温州乐清电气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院士·专家特邀报告、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专题活动及多场专企对接和调研活动,李培根院士和方晖市长参加有关活动。
11月22日,浙江温州乐清市委市政府、温州市科协共同主办的“温州乐清电气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暨‘服务乐清电气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专题活动”举行。
11月23日,四川德阳市科协组织的企业创新方法团队在“首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获一等奖。
11月23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组织专家赴贵州省毕节市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为该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11月23-26日,福建省科协组织开展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南平市七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论证》评审验收工作, 11位专家考察了武夷新区水美城市建设与院士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的建设。
11月25日-27日,长沙市科协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举办湖南省油茶产业科技创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