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交叉·智能”新型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存储技术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京举办

学术动态 · 2024-12-12 08:42

12月7—8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承担的“变革·交叉·智能”新型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存储技术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3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天津大学教授吴士超、副教授张辰担任执行主席,钠坤碳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俊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吴士超以“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与界面研究—固相吸能界面设计”为题,从固态电池发展现状、微米硅负极材料、氧化物固态电池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认为通过电极、电解质吸能界面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固态电池界面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未来固态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会青年科学家就界面设计原则与吸能机制等提问交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陆雅翔围绕“钠离子电池储能机制与关键材料”主题,介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无定形碳负极材料、无机玻璃固体电解质等内容,认为从高熵材料组成、结构优化和碳负极孔的精准设计角度出发,进一步结合电极/电解质界面优化,是提升钠电能量密度、实现钠电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与会青年科学家就高熵电极设计原则、电解质构效关系、产业化过程中的痛点问题等进行交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马天翼作“动力电池典型损伤分析和安全测试”报告,从“材料—电池”原位测评技术、面向实车工况的动力电池损伤、动力电池损伤复现测试、安全失效分析技术、动力电池排气安全等方面进行介绍,认为动力电池安全性提升需从材料、系统与安全策略等开展协同设计,加强标准研究与制定。与会青年科学家就快充对电池安全的影响、动力电池标准等问题提问交流。

自由发言环节,青年科学家们围绕锂电池与人工智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水管理、固态电池硅碳界面构建、高比能锂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等展开热烈讨论,结合研究专长提出各自见解。对话交流环节,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北洋讲席教授杨全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长贺艳兵对报告内容进行点评,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在科研工作中“确定好方向、找到真问题、提出妙思路、做出新成果”,并与青年科学家们就学术观点进行了探讨交流。

与会青年科学家一致认为,“变革·交叉·智能”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材料研究、材料筛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存储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是电动汽车、低空经济、深远海探测、大规模储能等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电化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要在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方面开展原创性工作,甘坐冷板凳,为推动我国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存储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后,青年科学家们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电化学学科的发展与变革历程,加深对新型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存储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