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岐黄论坛举办
全国学会 · 2022-12-05
12月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青年委员会承办的第一期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岐黄论坛以线上直播形式举办。该论坛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宗旨,秉承“传承、创新、发展、共享”的理念,参考《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实施方案》,专门搭建青年岐黄学者学术交流平台,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
本期会议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致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鹏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国银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勇教授三位青年岐黄学者做主题报告。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霄潇主持。
王国辰指出,“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重点项目之一,青年岐黄学者是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众所周知,青委会是学会联系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抓手,青委会汇集了58名青年岐黄学者,组织“青年岐黄论坛”系列活动,汇聚全国优势资源,凝聚顶尖青年人才,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非常有意义。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杰青、青年岐黄学者王鹏主任医师以《胰腺癌证候物质基础与临床转化》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以科研实例回答了青年学者如何做好科研选题(遴选关键科学问题),临床医师如何将临床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基础研究如何与临床研究做好衔接,中医药原创理论科学内涵如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阐释。对青年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临床医师)有非常大的启发。
高层次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青、青年岐黄学者开国银教授以《中药品质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及代谢调控》为题作了主题报告。重点以传统中药丹参为例,聚焦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不清晰等问题,系统解析了丹参活性成分累积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及调控机制。为后续利用生物技术获取中药活性成分及改良中药品质提供了良好借鉴。对青年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如何有效利用前沿交叉学科技术有非常大的启发。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优青、青年岐黄学者王勇以《青岐之路,从“心”开始》为题进行了汇报。以“芪参颗粒”为例,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前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构建了中医药特色的药效评价体系。
中华中医药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