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燃机学会“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开幕

全国学会 · 2022-12-19

12月18日,中国内燃机学会“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在线上开幕。本次大会以“低碳化、智能化”为主题,征集了近200篇优秀论文,设“能源、燃料与润滑油”“智能动力”“混合动力及先进汽油机”和“航空动力”4个分会场,邀请了百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作分会场报告。大会报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4万人。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刘亚东,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山东京博新能源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国栋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深委员曹湘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赵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久俊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本次大会主席、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教授帅石金主持。

刘亚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中国内燃机学会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争做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排头兵,围绕“减碳”“控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贡献。

李树生介绍了中国内燃机学会系列品牌活动情况,希望借助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这一平台促进行业深度交流,解决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分享新成果,探讨发展新路径,切实助力中国内燃机行业发展,为全球内燃机领域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尹国栋在致辞中强调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体系的重要性,期待各位参会代表通过深度交流与探讨,为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汇聚智慧与力量。

曹洪湘院士就“我国未来车用动力和汽柴油标准的若干思考”作主旨报告,分析了未来内燃动力对燃料的新需求,提出了石化行业汽柴油炼制的努力方向,并倡议石化行业要与内燃动力行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我国内燃动力低碳化道路。李骏院士针对“氨氢融合新能源与交通运输装备碳中和科技创新“作主旨报告,分析了交通运输领域能源转型、燃料转型和动力转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氨氢融合碳中和发动机新构想及其实施路线图。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石化和汽车行业在 “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背景下,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的战略思考和行动计划。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壳牌润滑油技术中国及亚太区总经理文海、山东燃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徐林勋、北航中法航空大学于振鸿研究员,清华大学-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英国伯明翰大学徐宏明教授、天津大学谢辉教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赵华院士、美国西南研究院商用车辆系统研发部经理Chris Bitsis、长安英国研发中心集团总工程师乔军、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DM平台技术总监陆国祥等分别作主题报告报告,交流了特种燃料开发路径与生产工艺研究、碳市场与能源低碳转型、交通碳中和路径中的燃料与润滑油选择、民航发动机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航空动力低碳化和电动化技术发展趋势、人工智能赋能的高效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现状及展望、内燃动力智能自趋优模型与算法、清洁高效电动化柴油机技术进展、商用车低碳发动机技术现状与趋势、燃料电池汽车的机遇、挑战及技术创新和DM-i超级混动专用高效发动机及其系统方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此外,大会还设立了“内燃动力智能控制算法挑战赛”环节,30余支赛队针对内燃动力控制中的典型问题和难点问题提出新颖的控制算法,以竞赛方式开展深入探讨和交流,促进智慧碰撞,鼓励产学研合作与跨学科跨领域合作。

大会由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混合动力技术分会、汽油机气体机分会和航空内燃机分会承办,北京内燃机学会、天津市内燃机学会、上海市内燃机学会、湖北省内燃机学会和大连市内燃机学会协办。

中国内燃机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