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储能和智能载运国际学术会议(ICEIV2022)召开

全国学会 · 2022-12-15

12月3—4日,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北京理工大学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系统与装备专委会、重庆大学和四川轻化工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储能和智能载运国际学术会议( ICEIV2022)以线上形式召开。

本届会议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中国工程院院士、《Green Energy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期刊主编、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Erik Dahlquist共同担任大会主席,《Green Energy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期刊执行主编、北京理工大学熊瑞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近万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场学术盛会。 

在开幕式环节,杨庆新,孙逢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郑雁军主任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蒋凯教授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张帆教授共同主持。

杨庆新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储能对于电网稳定运行和未来零碳智能载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强力支撑,希望青年人把握好储能和交通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科研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孙逢春指出,交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推进新型储能和绿色智能交通协同发展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本届会议聚焦“双碳”目标,服务国家战略,由青年专家学者策划组织办会,我们坚信青年是引领世界走向能源与交通更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力量。

郑雁军表示“双碳”目标驱动下以储能和电气化交通为代表的电能存储与应用研究已成为电气学科重要的学科方向,其中储能系统管理和运维、新能源运载装备和电源技术尤为热门,欢迎不同研究背景、跨学科专家在电气学科中找到知音、共同进步。

在大会报告环节,青海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梅生伟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院长何正友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勇胜研究员,Erik Dahlquist分别作了“压缩空气储能”“轨道交通无线供电关键技术及展望”“1兆瓦时钠离子储能”和“电池在欧洲重型车辆的应用”的特邀报告。

本届会议特邀学术报告31个,设置了4个线上研讨分会场、1个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ICEIV会议自2017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以来,分别于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挪威斯塔万格和中国南京成功举办了四届,已被公认为是储能和智能载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ICEIV为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与合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储能和智能载运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

相关链接